美麗的眼睛會放電,但是,如果照鏡子發現眼睛周圍莫名出現白白細小凸起的顆粒,而且用針挑破,還會再冒出來,到底是什麼難纏的皮膚毛病?皮膚科門診也經常碰到求診者詢問:「醫師,最近天氣乾冷,我為了加強眼部的保濕,不讓細紋跑出來,特別使用了眼霜,但是,卻發現現在眼周多了白白的、小小的顆粒,而且還摸得到微微凸起,是我的保養品例如眼霜太油造成的嗎?有辦法完全根除嗎?」
這些在眼周冒出來的白白小顆粒,到底是什麼?
皮膚專科醫師表示,眼周長出小顆粒,其實可能有6種皮膚問題,包括可能是「肉芽」、「汗管瘤」、「粟粒腫」或是「皮脂腺增生」,甚至是「黃色瘤」。雖影響外觀,但對人體沒有危害。不過,如果分布範圍較廣,還是要小心「扁平疣」的可能性,這是一種病毒感染,不可輕忽!以下分別介紹:
● 肉芽:又稱皮膚贅疣、皮膚息肉、軟纖維瘤,是纖維組織過度增生而突出於皮膚表面的良性小腫瘤。成因主要來自遺傳以及肌膚老化,但是過度摩擦(化妝、揉眼睛),以及賀爾蒙變化(懷孕、肥胖)會刺激生長。雖然有人約20歲左右就會長,但是好發年紀是30歲之後,隨著年齡遞增。
● 汗管瘤:為一顆顆膚色略帶透明的小丘疹,是真皮層的汗管組織增生所造成的良性腫瘤,好發於青春期後的女性,隨年齡而增大或變多,最常出現在眼眶四周,尤其是下眼瞼部位。汗管瘤主要是受到遺傳體質影響而發生。
● 粟粒腫:堆積在肌膚表層下方,形成小小的白色顆粒,而不像粉刺塞在毛囊處,少數可能會有鈣化現象,除了體質與老化,受傷的肌膚以及陽光的刺激也可能加重此狀況。另外,有汗管瘤體質的人,也常合併粟粒腫發生。
● 皮脂腺增生:皮脂腺是位於皮膚真皮層裡的腺體,平時不容易看出,當皮膚變薄則可見。皮脂腺增生是指當皮脂腺過度增生,造成整個皮脂腺增厚形成肌膚突起,外觀是單顆或多顆、淡黃白色的小突起,常見中央略凹陷像小火山口。多半發生在中年30歲過後,男性高於女性,主要與個人體質有關,但也可視為一種皮膚老化。
● 眼瞼黃斑瘤(黃色瘤):一種位於眼瞼的黃色柔軟斑塊,多在靠近鼻側內眼角的部位,常發生在上眼皮,但是也可能上下眼皮都有。其外觀可能是數小點或融合為一大塊。皮膚病理下可見含有脂肪的泡沫組織細胞聚積在真皮層內,而這些脂肪大多是酯化的膽固醇。高血脂患者不一定會長眼瞼黃斑瘤(50%的人沒有高血脂症),但長眼瞼黃斑瘤的患者,應該要抽血檢測血脂肪。
● 扁平疣:濾過性病毒感染,膚色或略帶白至微棕色的扁平小丘疹,外觀呈橢圓狀、薄薄凸起,線狀或片狀分佈;因為是感染,所以建議積極治療。
使用眼霜、保養品太過滋潤、油膩,真的容易長這些小顆粒嗎?
皮膚專科醫師提醒,若保養品會引起皮膚發炎過敏反應,皮膚角質代謝異常,就有可能長出粟粒腫。另外,眼下皮膚薄的人,如果使用太過油或滋潤的眼霜,的確會加重粟粒腫,或讓皮脂腺看起來過於旺盛。但是其他如肉芽、汗管瘤、皮脂腺增生等,主要是體質、老化或是過度摩擦,所以適齡使用抗老精華、減少眼周不正常的拉扯以及摩擦、正確的卸妝,還有做好防曬,還是可以稍稍預防這種情況不要加重太快。
網路上也流傳:「眼周長小肉芽,是本身體質膽固醇太多引起的。」是真的嗎?
其實,「肉芽」、「汗管瘤」、「粟粒腫」或是「皮脂腺增生」和膽固醇無關。有眼瞼黃斑瘤的人,的確有些人有血脂肪過高問題,但是50%的人沒有高血脂症,長眼瞼黃斑瘤的患者,仍應該要抽血檢驗血脂肪。
一旦眼周的小顆粒再三冒出來,應該怎麼處理?
皮膚專科醫師表示,這些小顆粒都不容易自己消掉,必須經過破壞才能去除。若是比較表淺、可以看到白頭的粟粒腫,類似粉刺,可以直接用針挑掉,但要做好消毒工作;也建議至較好的皮膚科診所,進行治療。若是比較深層、看不到白頭,卻摸得出硬硬顆粒的粟粒腫,則必須利用雷射打洞,再把它擠出來。
另外,肉芽、汗管瘤、皮脂腺增生、黃斑瘤只能選擇汽化磨皮雷射直接去掉,治療完會有傷口修復期,以及暫時性的色素沉澱期;由於汗管瘤、皮脂腺增生、黃斑瘤是更深層的組織增生,所以術前宜與醫師溝通治療程度,因為治療完全、傷口太深,可能形成輕微的疤痕。
延伸閱讀
|Taiwanese Street Food |吃貨探店
延伸閱讀
想看更多請追「搞笑同樂會」
(70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