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-立得正
正,是規矩。正,上一下止,守一而止。
原意是說,天下定於一,天下定於某個標準,所以正有「規矩」的意思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。
人立於世,就要各安其位,當官的守當官的規矩,小民守好小民的規矩,這個世界才有秩序可言。倘若各行其是,那就是崩壞的開始。
孫武,春秋末期著名軍事家,他曾助吳王改革圖強,他冶軍以嚴明見長,吳王想實際考察他治軍的本領,就讓他訓練宮中的美女。
結果吳王的兩個妃子自恃吳王寵幸,根本不把孫武命令當回事,扭扭捏捏,嘻嘻哈哈,誰也不聽孫武的指揮。
孫武立即召來執法官把吳王的兩個寵妃推出斬首,吳王派人來說情,孫武說:如果不按軍法處治違反紀律者,今後就無法指揮打仗。
孫武力斬兩個隊長以後又挑選了兩個隊長,繼續訓練,宮女們再也不敢違抗命令了。後孫武為吳帥,五次攻打楚國,並且一度占領了楚的都城。
軍隊有軍隊的規矩,天子也要遵守。正是因為嚴格遵守規矩,孫武才能成為一代軍神,手下的軍隊才能所向披靡。
正,是正氣。
孟子說,養浩然之氣。
所謂浩然之氣,就是剛正之氣,就是人間正氣,是大義大德造就一身正氣。孟子認為,一個人有了浩氣長存的精神力量,面對外界一切巨大的誘惑也好,威脅也好,都能處變不驚,鎮定自若,達到「不動心」的境界。
心如水之源,源清則流清,心正則事正。
人有了正氣與規矩,才能把事情做好。
– 2 -行得穩
穩,是謹慎。
禮記有言:舉大事必慎其終始。是說做大事,從始至終都要慎之又慎。老子說:慎終如始,則無敗事。只有時刻保持警惕,謹慎處理事情,才能不至於功虧一簣。英國國王理查三世在波斯沃斯戰役中被擊敗,這場戰鬥讓他讓出了國王的寶座。
戰鬥進行的當天早上,理查派了一個馬夫備了自己最喜歡的戰馬。馬夫小心翼翼地給戰馬釘上了馬掌,但是釘到最後一個的時候,突然發現少了顆釘子,大戰馬上開始,士兵去催促他,時間緊迫,他就把馬掌掛在了馬蹄上,沒有釘住。
結果交戰的時候,這匹馬掀翻了理查,他因此輸掉了這場戰爭。從那時起,人們就說:少了一個鐵釘,丟了一隻馬掌。少了一隻馬掌,丟了一匹戰馬。少了一匹戰馬,敗了一場戰役。敗了一場戰役,失了一個國家。所有的損失都是因為少了一個馬釘掌。
一隻蝴蝶
扇動一下翅膀可能就會引起一場風暴,
一點小小的疏漏也會讓自己翻船。
所以,要想行得穩,必須要謹慎。
穩,是功夫。
一日練,一日功,一日不練十日空。
三天不念口生,三年不做手生。戰陣之上,喊殺沖天,炮鼓雷動,為什麼馬兒穩如泰山,不會四散奔逃?因為戰馬都久經沙場,練出來了。賣油翁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。
陳堯咨擅長射箭,在當時沒有第二個人能和他相比,他也憑著這種本領自我誇耀。他曾經在家圃里射箭,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,站在場邊斜著眼看著他射箭,很久也沒有離開。老翁看見他射箭十支中射中八九支,只是微微點頭。
陳堯咨問老翁:「你也懂得射箭嗎?你怎麼能質疑我的射箭技術?」
賣油的老翁說:「這沒有別的原因,只不過是熟練罷了。」
陳堯咨惱怒地說:「你怎麼敢輕視我的射技!」
老翁說:「憑我倒油的經驗就知道這個道理的。」
於是就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,用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,慢慢地用杓子舀了油向下灌注,油從錢孔中注入,穩穩地穿過,錢幣未被沾濕。
老翁於是說:「我也沒有別的奧妙,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。」陳堯咨只好笑著打發他走了。
要想行得穩,不出差錯,
那得花大力氣去練,在這上面花功夫。
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
– 3 -想得開
想得開,是智慧。
人生不如意事,十之八九,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,我們每個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獲得成功。蘇軾被貶謫,初到黃州寫「長恨此身非我有,何時忘卻營營」,「揀盡寒枝不肯棲,寂寞沙洲冷」,內心的糾結苦悶,可見一斑。
後來被貶到更遠的惠州,他寫,「日啖荔枝三百顆,不辭長作嶺南人」。想開了,心態上的達觀,讓山水都換了顏色。而人一旦達觀,還能開拓出另一片領域,在失意處,做成如意的樣子。
他在海南,教化百姓,教民耕田,在一個蠻荒之地,實現自己濟國安民的理想。
沒有一種命運是對人的懲罰,
怨天尤人,自暴自棄,才是真的悲劇。
想得開,是豁達。
道長有一個愛抱怨的弟子。
一天,道長將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讓弟子喝。
弟子說:鹹得發苦。
道長又把更多的鹽撒進湖裡,讓弟子再嘗湖水。
弟子喝後說:純凈甜美。
道長說:生命中的痛苦是鹽,它的鹹淡取決於盛它的容器。
一個人胸懷足夠寬廣,
有一顆豁達的心,
面對世間的紛紛擾擾也就自然想開了。
– 4 -放得下
放得下,是覺悟。
手術台上死過一回的人,以及地震時被廢墟中扒出來的人,更容易看淡。西方人常說,知死方生,知道生命的限度之後,人才能明白這世界上什麼最珍貴。
健康、親情、友情,這些東西的價值遠遠高於功名、高於財富。於是,生命開始褪去浮華,得意失意都只是點綴,而不再是必需。這樣的人就開始有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家園,名利的來去,再也無法驚擾到他內心的安寧了。
放得下,是淡泊。
俗話說,世事如棋局,不執著才是高手,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,反而失了人生的大格局。少欲則心靜,心靜則事簡。
一個人慾望少一點,
心就會沉靜一些,
心一靜,事情就會簡單很多。
人的慾望如果不加以節制,那麼遺患無窮。所以,諸葛亮說,淡泊可以明志,寧靜可以致遠。
– 5 -吃得飽,知足常樂
老子講,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一個人知足往往就不會太出格,也就不會遭受禍患,知道停止和止步,就可以長久的存在下去。有時候,富貴不如意,貧賤也不如意,心頭知足才是如意。名聲如浮雲,富貴帶不去,知足常樂才是生活的真諦。
– 6 -睡得香,心底無事
寢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心中有事,吃飯不香。
世間萬物沒有絕對的好壞,「萬法由心造」,事情的大小好壞都是自己內心決定的。
心能轉境,就能把小小的囚房變成三千大千世界,和法界一樣寬廣。心中不能轉境,就是住在一個大花園、大別墅里,日子久了,也會感到無所事事,空洞,拘謹,不自由。
就像清晨的時候,華山滿山都是霧氣,爬山者在山澗中行走,遇到斷裂的地方輕鬆就跨過去了,等中午回來的時候,霧氣散了,看到斷裂處的萬丈深淵,心裡慌了,就再邁不出腳了。
內心安定,外界對自己的影響力就大大減輕。心平氣和,自然就能從容應對外物的各種變化。世間萬物本無好壞,只是心上有了分別,才有了好壞。
只要守住了這顆心,
知足常樂無閒事,
便人生處處好風景了。
(1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