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

有時候講道理反而會讓人更厭煩,人生本來就從不講道理

十月 3, 2022

世間最愚蠢的事,就是不停地講道理

有人問:“如何快速毀掉一段關系?”

有人答:“講道理,不停地講道理。”

世事運轉離不開一個“理”字,但有時候道理卻不是萬能的。

有些感情一味講道理,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冗雜,最終狼狽收場。

與生活交手多年,方才發覺上等的感情,從來不講道理。

 

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每天在堆積如山的工作中連軸轉,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,對父母的關心更是屈指可數。

可一旦發現父母上了當,有人就會不耐煩地指責父母太愚鈍,並不停地和父母講道理,希望他們以後不要再上同樣的當。

而有的人則選擇諒解父母一時的頭腦發熱,用善意的謊言代替戳穿騙局。

幾年前,著名主持人馬東曾在節目裡說,他的母親每天都會看電視購物。

有一次,母親看到主持人推薦了一款原價19800元的歐洲皇室定制款包包,通過電視節目購買只要930元。

 

她一下子就心動了,趕緊下單。

在馬東回家後,她還把這件“喜事”告訴了馬東。

馬東一聽就知道所謂的皇家定制款和打折價,不過是商家的一種營銷手段。

本以為,馬東會馬上阻止母親,並和母親解釋這是商家的營銷手段,這個包包根本不值這個價格。

沒想到,馬東也猶如白撿了便宜一般興奮地對母親說:“真漂亮。”

原來,馬東的父親已經去世十幾年,他工作繁忙極少有時間能陪伴母親,母親只能一個人在家裡看電視消磨時間。

如果他和母親講道理,母親以後看電視購物節目就會變得小心翼翼,僅有的快樂也會消失殆盡。

在信息發達時代,年邁的父母接受信息總會慢半拍,難免會有不知情的時候。

對父母最好的關愛,不是忙著給父母講大道理,而是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包容他們。

小時候,父母是我們的唯一;成年後,我們是父母的依靠。

別讓那些道理,傷了父母的心,成為我們與父母之間的一道心牆。

曾在豆瓣上看到網友的日記。

他說,無論自己遇到什麼糟心的事情,妻子的反應總會讓他變得更加郁悶。

原來,前段時間,他聽了朋友的建議做了個投資,不承想錢都虧光了。

那筆錢雖然不大,但也足夠家裡一年的開銷,他本就懊悔不已。

可妻子得知後,不停地說他投資失敗是必然的,因為他沒有做好前期的調查,輕信了朋友的話等等。

聽了妻子的話,他心情變得更加低落了。

還有一回,同事臨時出差,他不得不陪客戶應酬到三更半夜。

回到家後,喝了好幾杯酒的他,只想要喝一碗熱粥。

可妻子卻一直教育他不想喝酒,完全可以推掉的,還說他不愛惜自己的身體。

那時他的心瞬間跌到谷底,如果能不喝酒,誰願意喝酒。

從那一刻起,他有什麼不順心的事都沒有再和妻子說,因為他不想妻子用道理加諸他的痛苦。

 

有時候,對方需要的不是你的說教,而是能在情緒上與你共振。

道理講多了,只會傷了感情,讓兩個人距離很近的人,心卻隔了一條銀河系。

無論和誰結婚,昔日的激情都會在柴米油鹽下慢慢磨滅。

但有共情力的夫妻,總能在瑣碎的光陰裡,把日子過得如火如荼。

世界這麼大,人口這麼多,有些人光是相遇就要花費一生的運氣。

如若因為講了道理,而輸掉了感情,那得多可惜。

給對方最好的愛,是設身處地地去想象對方的感受,努力了解對方的需求,並給予對方所需要的支持和理解。

電影《怦然心動》中,有個情節讓人記憶猶新。

女孩朱莉很喜歡家門前的一棵大樹,她常常獨自坐在樹上眺望遠方的美景。

那棵樹於朱莉而言,就是一位貼心的好友。

可有一天朱莉像往常那樣,在樹上俯瞰風景時,卻得知了樹的主人決定要把樹砍掉。

悲痛欲絕的她,為了保住這棵大樹,待在樹上死活不肯下來。

朱莉的父親得知後,只能爬到樹上開導她。

 

可不管朱莉怎麼祈求父親保住這棵樹,父親都只是勸說她接受這個現實,並告訴她這棵樹遲早會被砍掉。

最後,朱莉在父親的勸說下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大樹。

看著自己心愛的大樹被砍掉,她整整哭了2個星期。

雖然,她的生活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變化,但她卻發覺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也提不起興趣,更無法忘記這棵樹的存在,而苦不堪言。

心理學家武志紅說:

 
世界上最無效的努力,就是對孩子掏心掏肺地講道理,你講的道理越多,孩子越反感,更不願意和你溝通。
只可惜,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,無法參透這個道理。

孩子和好朋友鬧別扭,他們就會開始和孩子分析誰對誰錯,並給孩子提各種建議,結果孩子更委屈了;

天氣變冷了,他們總想讓孩子多穿點,可孩子卻不覺得冷,話說多了,孩子索性躲到房間裡不出來。

苦口婆心地講道理,孩子未必能理解他們的用心良苦,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。

其實,孩子在情緒低落時,父母能做的不過是給孩子一個擁抱,並站在孩子的角度,去理解、支持和鼓勵他們。

 

比道理更有效果的是父母的安慰。

人這一輩子,會和無數個人打交道,但能惺惺相惜的卻寥寥無幾。

能成為莫逆之交的緣由興許有千萬種,但其中有一種便是傾聽。

想起,大學剛畢業那會,同學們都忙著找工作。

而我卻苦於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,一直沒有著手找工作,而陷入了焦慮。

和其他朋友傾訴時,話才說到一半,她們就開始給我出主意。

 

她們要麼勸我找份和英語相關的工作,要麼分析我適合從事什麼工作。

即使知道朋友們是在為我著想,但每次聊完天,我都會變得更加迷茫。

但和老刁訴說煩惱時,她總能耐心地聽我把話說完,且沒有幫我想解決辦法。

每次和她聊完天後,心裡的郁結總能消失得無影無蹤。

因此,我一有什麼事情,總會第一個想到老刁。

久而久之,我們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親密。

 

後來,我問過老刁,為什麼每次都能聽我把話說完。

她告訴我:“因為你找我聊天,不是為了得到答案,而是需要一個聽眾。”

是啊,如果老刁和其他朋友一樣,忙著給我講道理,勸我先找一份工作,我們的感情可能也會慢慢疏遠了。

《共情的力量》一書中說:

“共情的實質是把你的生活擴展到別人的生活裡,把你的耳朵放到別人的靈魂中,用心去聆聽那裡最急切的喃喃私語。”

那些情商高的人,便深諳此道。

 

他們之所以不會肆意給朋友講道理,不是不希望朋友從情緒的漩渦裡走出來。

而是他們明白道理朋友都懂,朋友只是需要一個能聽自己說話的人。

這是一種善良,也是一種智慧。

長遠的感情,靠的是傾聽,而不是講道理。

無比贊同作家粥左羅所說的:
大多數情況下,你和你的愛人、同學、朋友、同事,都有類似的知識背景、經驗背景。

 

這種東西都有一定的圈層屬性,也就是說這個圈層裡的常識性的道理和邏輯,大家都懂,用不著你講。
道理大家都懂,沒有人喜歡聽別人講道理,你和對方講的是道理,對方卻是在聽你的態度。

聰明的人,早就收起自己指點別人的欲望。

只有愚蠢的人,才會不停地講道理。

(59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按個讚吧!

x